2.2實驗二
各種規範中,防水處理作法的差異,所得到的密度值是否有差異?
作法:
使用CNS與JIS的防水處理法、GB/T的防水處理法、ASTM、MPIF的防水處理法(參看表8),利用MH-600P計算出密度值,觀察不同規範作法密度值是否有差異?
實驗樣品條件:
使用設備:體密度測試法:使用可滲透性粉末燒結產品專用密度計 MH-600P (圖1)
1、臺灣MatsuHaku MH-600P 0.005g ~ 200g 0.001g/cm3
2、全自動真空抽取機 MHV-1 (圖2)
3、樣品:圓形狀生胚產品
4、實驗報告:水溫25℃
5、演算公式:利用ASTM三個變數的直讀式比重計測量
作法圖片:
圖3 量測作法
u 數據1:CNS與JIS的防水處理法(參看表8):將樣品浸入容器內之油中,在室溫下將容器內之壓力降至小於4Kpa,並保持30分鐘後 ,回復到常壓。
表3 所得資料
空氣中重 | 含油空氣中重 | 含油水中重 | 密度 |
8.112 | 8.128 | 6.960 | 6.942 |
8.179 | 8.196 | 7.024 | 6.974 |
8.160 | 8.179 | 7.006 | 6.956 |
8.135 | 8.136 | 6.967 | 6.956 |
8.155 | 8.153 | 6.981 | 6.952 |
u 數據2:GB/T的防水處理法(參看表8):將樣品浸入到65±5℃的熱油中,直到不再有氣泡出現,冷卻到室溫後,取出樣品。
表4 所得資料
空氣中重 | 含油空氣中重 | 含油水中重 | 密度 |
8.114 | 8.135 | 6.968 | 6.950 |
8.118 | 8.141 | 6.973 | 6.946 |
8.173 | 8.195 | 7.022 | 6.962 |
8.153 | 8.134 | 6.959 | 6.940 |
8.176 | 8.193 | 7.020 | 6.968 |
u 數據3:ASTM、MPIF的防水處理法(參看表8):將樣品浸入在82±5℃的熱油中4個小時,然後冷卻到室溫後,取出樣品。
表5 所得資料
空氣中重 | 含油空氣中重 | 含油水中重 | 密度 |
8.154 | 8.143 | 6.971 | 6.960 |
8.173 | 8.199 | 7.024 | 6.958 |
8.145 | 8.152 | 6.982 | 6.960 |
8.119 | 8.136 | 6.969 | 6.955 |
8.125 | 8.157 | 6.990 | 6.955 |
u 數據4:此作法是我們綜合以上防水處理規範所研擬出來的作法,縮短時間只需1分鐘。其資料提供各位參考。作法如下:
操作步驟:
1、將樣品放入真空器裏,按下抽真空機。真空度達70cmHg時,抽真空機自動停止抽取。
2、打開閥門讓已經溫控60℃的潤滑油進入真空器內,樣品完全浸泡在潤滑油中。
3、再按下抽真空機繼續抽真空,到達所設定時間60秒,抽真空機自動停止抽取。
4、然後慢慢打開泄壓閥泄壓 。
5、取出樣品並依序將樣品表面的油擦幹。
表6 所得資料
空氣中重 | 含油空氣中重 | 含油水中重 | 密度 |
8.184 | 8.208 | 7.030 | 6.942 |
8.108 | 8.133 | 6.964 | 6.935 |
8.096 | 8.117 | 6.949 | 6.933 |
8.098 | 8.123 | 6.955 | 6.936 |
8.126 | 8.158 | 6.988 | 6.943 |
實驗報告:
綜合以上表3、表4、表5、表6四個資料的量測,發現各種規範作法之間所計算出來的密度值差異並不大,所以要使用那一種作法最為合適由使用者自行決定。其中資料4的方法,是我們綜合以上的規範所研究出來的作法,密度值與規範的值相差不大,提供各位使用者參考,如使用者覺得此方式可以接受,它可讓測量的時間大幅的縮短至1分鐘。
留言列表